「土地心脈、記憶之聲」 – 從「傳統歌謠」認識「地方與生活」

有別於一般流行音樂,世界各地的民族歌曲或地方歌謠往往因其發源地及民族特色的不同有著極大差異性,這種特殊性來自位處於不同土地上的人們歷經幾世代與環境共和共存的脈絡下而逐漸衍生出其獨有的生活音樂,如與恆春半島閩南族群最為相關的「恆春民謠」、台灣各地原民族群的「古謠」以及客家族群的「山歌」等,除於音律上有著明確差異,細究其傳唱內容更蘊含著地方族群的傳承智慧或在地生活風貌之展現。

因此,可以說每個地方的傳統歌謠吟唱不僅是早期其先民們閒暇時作為排遣時間、休閒娛樂或抒發情感的活動,往往也成為先民於日常生活將之作為傳遞「生活教化」或「地方知識」的媒介工具之一,這也說明了「地方歌謠」對於「地方生活」與「族群文化」的「特殊性」以及突顯出其作為重要地方「生活文化核心」之一的「重要性」!

屏南社大自96年辦學以來,除長期持續投注資源辦理恆春民謠傳承課程,亦積極透過連結在地社區、團隊及國高中小學致力於恆春民謠的傳習與活化,正因屏南社大理解建構與傳承地方歌謠文化不僅是一種「形於外」的「特色技藝傳習」,更重要的是在這種發展過程中,同時也進行著一種「蘊於內」的「地方文化涵養」的生活教育。

綜上所述,屏南社大恆春校本部本學期特別邀請到長期從事於歌謠創作以及歌謠研究的專家學者,透過長期投注於地方或民族歌謠研究、鄉土音樂創作的不同角色及經驗分享,希望能夠引發大家對於歌謠、地方、文化甚或音樂創作等,與我們自身的生活經驗產生著怎樣的關聯?或者可能產生如何的關聯?亦藉此讓每位參與者更深入地看見地方歌謠的文化意涵與精神!

誠摯邀約屏南社大的師生們前來參與,一起來發掘與探討「地方歌謠」的多重內涵與重要價值!

學區 時間 地點 主題與活動內容 講者
東港分校

新園分班

04/23
(星期五)
19:00~21:00
東港分校前廣場
(S109教室前,機車棚旁)
我踏浪而來— 我認識的臺灣海岸潮間帶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劉靜榆 博士
04/24
(星期六)
19:00~21:00
葉店 送電到部落:
自主發電的實踐
台南市社區大學
林元笠 老師
恆春
校本部
05/03
(星期一)
19:00~21:00
恆農假期
渡假飯店
2樓會議室
在落山風的國度
尋文化 • 追聲音
國立屏東大學音樂系
周明傑 教授
05/04
(星期二)
19:00~21:00
音樂創作分享
鄉土、文學、人文
作曲家 王明哲 老師
05/05
(星期三)
19:00~21:00
用音樂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戴曉君 老師
05/06
(星期四)
19:00~21:00
人文生態與聲音印記-
以恆春人的歌唱系統談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吳榮順 教授

 

 

 

 

04月23日 星期五

我踏浪而來— 我認識的臺灣海岸潮間帶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劉靜榆 博士

04月24日 星期六

送電到部落:自主發電的實踐   台南市社區大學 林元笠 老師

05月03日 星期一

在落山風的國度:尋文化 • 追聲音   國立屏東大學音樂系 周明傑 教授

05月04日 星期二

音樂創作分享 – 鄉土、文學、人文  本土音樂作曲家 王明哲 老師

05月05日 星期三

用音樂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入圍第31屆金曲獎四項大獎 戴曉君 老師

05月06日 星期四

人文生態與聲音印記-以恆春人的歌唱系統談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吳榮順 教授

溫馨小提醒:
為配合防疫措施,入場前須測量額溫,若額溫超過37.5℃禁止入場、請自備並建議配戴口罩、現場提供酒精手部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