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1年06月18日
時間:晚上 19:00~21:45
地點:東港鎮 東港國小
參與成員:14位
- 本場講座分享者:黃俊程(東港宓久製冰廠 負責人)
- 屏南社區大學:葉培昱 主任
- 屏南社區大學東港分校:洪瓊瑛 專員、黃文和 志工、許金祝 志工
- 宅森林 • 種子盆栽:王財仁、鄭麗燕 講師
- 基礎素描暨美學/輕鬆畫人體速寫:葉亭君 講師
- 東港古箏班:吳淑蕙 講師
- 東港宅森林勤學社團:王昭雄 社長、鄭枝益 社員、王秀琴 社員、謝芷娟 社員
- 東港輕鬆化人體速寫:李佳蓉 學員(紀錄)
文字全紀錄
本場講座邀請到的分享人為東港宓久製冰廠黃俊程老師,比較特別的是,黃老師不僅在東港從事製冰業,更分享了許多對於後寮溪的記憶與文化,甚至談到以自身在地方成長的觀察而討論到風水地理與人和整體文化發展的關係,印象最深刻的是黃老師提及,以前東隆宮的廟門並非開在現今的方向,而是在另一個方向,原本只是一間小小的廟宇,直到廟門轉換到現今的方向後(廟前有水流過),才逐步轉變至現在興隆的樣貌。
另外,更為特別的是,在黃老師的說明下,我們也才知道原來製冰業還分成『海上ㄟ』(銷售對象主要是漁船捕撈業者)及『山頂ㄟ』(銷售對象是陸上商家,比如賣生鮮食物的業者);而早期製冰業的發達其實也代表著東港地區整體漁業產業的興盛,這種地方某一產業的興盛也相對的造成地方居民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經濟高度發達,舉例而言,東港地區的電器產品(電視、冰箱等日常用品)其產業則十分興盛,甚至那時候消費能力驚動日本Panasonic電視董事長來台頒獎給東港銷售店家(全台銷售金額第一名)。
而在分享過程中,可以發現黃老師本身對於生活環境的整體變遷是十分敏感的,他提到原本傳統製冰廠的習慣都是以『屯冰』為主,但自從八八風災後,他發現『屯冰』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冰本身會融化,換言之『屯冰』會『越屯越少』;而一場八八風災讓他感受到冰廠在面臨缺水時的窘境,因此自此他開始屯水;而且更提及未來台灣缺水的問題會相形嚴重(跟整體高半導體及高科技業廠商回流台灣有關),所以台灣未來一定會面臨水資源的分配問題;從這樣的對談過程亦可以發現,地方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更與在地生活者是否能夠確實的重視在地生活的變化、整體生活環境的轉變有著極為重要的關聯性;地方知識所涵括的不僅是過去、更是現在與未來生活的重要對照及依據。或者說,『透過倡議在地人對地方知識的重視不僅是認識在地的過去發展脈絡、同時也是促進與提升人們對於地方生活當下的重視與關心,進而才能夠更理解與知道我們究竟要選擇怎樣的一個未來』。
本場次所創造出更重要的意義是,宅森林王財仁講師所提及,以前東港的製冰廠與製冰業是十分封閉的場域,從不與人交流或者給外人參觀,但透過這樣的講座竟然能創造與邀約到製冰業的夥伴來分享並提及製冰業的相關發展與製冰知識,在地方是一件很難得的事,也透過這樣的方式,希望能讓更多地方不同領域的在地生活知識於未來都能夠慢慢地做為地方學推動發展的一環以及形成共同前進的夥伴關係。
現場觀察
- 會後與東港宓久製冰廠黃俊程老師提及,是否有可能開放製冰廠做為未來社大在推動地方文化生活旅行時的遊程點之一,並邀請黃老師來為參與者進行製冰產業的講解說明時,黃老師非常的願意,也可以發現這樣的講座邀約對於地方知識與地方擾動(連結社大推動地方發展工作)確實有十分大的助益。
- 透過與老師及現場參與志工的對話,雖然大家對於書寫仍有一些恐懼與不安,但仍期待明年度能夠逐步朝向地方知識論壇發展;或許可以由不同一般學術發表的方式來舉辦屬於『東港在地人的地方學』論壇。
- 本次雖是第三次的共學會議,但可以發現講師們的參與確實是十分持續且積極的,除了此間因確診而無法出席的講師,許多講師幾乎都是從第一次參與即一直持續至今,且除了現場聆聽分享外,更積極的拋出許多問題與分享者不斷的進行對話,確實可以感受到講師們本身對於參與工作坊的熱忱與積極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