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5/01 (一) ~ 05/04 (四)

地點:僑勇國小視聽教室

「人造文化 • 文化造人」一個國家的特性與樣貌,往往顯現於其所展現出的整體文化氛圍,因此,巨觀而言,怎樣的文化,亦將養成這個國家整體國民的生活習慣與思維觀點,若以微觀視之,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家庭的生活文化,亦代表了這個地方或家庭成員的生活思維養成脈絡,可見的文化之影響對於我們自身的重要性!

    然而,文化是天生的嗎?或者其實是一群人造就了一地或一區域的生活文化,然後這樣的共同生活文化觀又養成了此地區的下一代?面對不同的生活文化思維時,我們會受到怎樣的衝擊?甚至又該以何種心情與方式對應呢?

    106-1學期屏南社大公民素養週,即是以「文化」為主軸,邀約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以自身的工作經驗及生活經歷和大家分享、交流對於文化的想像與自我文化的認同與探索!也希望藉此能夠激盪起大家對於自我家鄉與生活文化經歷的願景想像。

「終身學習.無所不在」-主講人:邱才彥老師
5/3號,屏南社大邀請到屏東知名的邱才彥邱老師以自身長期參與屏東在地影像紀錄的經驗,來與大家分享關於自身對於影像與文化、以及自身因長期從事影像紀錄的過程中,學習的重要性!
一開始,才彥老師即以自己投入作為一個影像紀錄工作者,經歷了由底片為主進化到記憶卡、剪輯工作由早期的剪輯方式到運用電腦程式進行編排的過程,引出學習對於人的重要性,鼓勵大家在這個時代不斷的參與學習不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課題之一!
令人更為感動的是,才彥老師以自身投入『金色的牌樓-東港人的信仰世界』拍攝經驗的分享,由拍攝前對於東港人對於投入信仰耗費的資源、對於宗教的過於沉迷..等,抱持著懷疑與不認同的態度,直至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因為與居民對話、共同參與在地各項產業活動..等的經驗,才漸漸發覺,原來自己所擁有的既定印象(或者是旁觀者的社會觀點),有時候是一種未能『理解在地文化脈絡』的偏頗論述,也藉由這種不斷的觀察、訪談對話、紀錄行動的參與,漸漸的拓展自我的文化視野,並進而能夠讓自身處於一種更為客觀、願意理解的角度去看待與試著發覺認識不同區域或族群的文化論述與行動發聲!
『文化』-就某個層面來說,其實即是一種『在地累積』,其涵蓋的範圍若是硬要給予其一個定義,大概也只能勉強解釋為是『在地生活模式與認同』,而這樣的『在地生活模式與認同』不僅會跟隨時代而累積其厚度,更為在這樣的基礎上,因應時代脈絡的變化與周遭空間環境的改變,以『生、衍、變』的不同型態拓展其廣度,而影像紀錄-無論是照片或者紀錄片的拍攝,則可為不同的時代進行某種貼近當下時空/文化/生活觀的見證,並作為我們再重新進行『文化溯源』時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他者』亦可能透過對於某個影像紀錄的『閱讀』,協助『他者』的眼光能夠更理解『不同文化』的脈絡背景、進而產生同理!
正如邱才彥老師所說的,當他拍完屏東後,才發現自己直到現在方真正的認識了屏東,從事紀錄片工作,拉近了『原有理解』與『實際了解』兩者間的差距,當然,今晚透過邱老師所提供許多珍貴的紀錄片觀賞過程,也讓在地參與成員看到了我們不曾看見的屏東、不曾看見的-曾在這塊土地上所發生過的精采故事!
我想,紀錄片或者影像,留下的、不僅是一種紀錄、一段影片、動作及話語,更是一段又一段在地故事的流傳、在地生活知識生活觀的珍貴資料庫,以及,文化溯源與在地生活知識累積與梳理的在地重要文化財!
今晚,透過紀錄片、我們認識、看見了不同的屏東以及不同的在地故事!謝謝才彥老師藉由影像紀錄分享,為我們帶來充滿溫馨、溫暖與感動的美好夜晚!
« of 4 »

撰文:屏南社區大學 主任 葉培昱 2017.05